“據有關部門統計,2021年我國棄電總量約為26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2.7%。隨著風電、光伏的規模化發展,棄電現象還將持續存在?!痹谌涨罢匍_的“可再生能源+儲能”裝備創新應用與示范推廣專題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李冶強調,作為緩解棄風、棄光的重要手段,儲能建設已迫在眉睫。
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裝備基礎和關鍵支撐技術。加快儲能設施建設,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已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
可再生能源發展離不開儲能
李冶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國家已規劃建設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五大海上風電基地,可再生能源將由電力消費增量的補充轉變成增量的主體,在整個能源消費中占比將不斷提升??稍偕茉匆哔|量發展,既要大規模開發,同時也要高水平消納,保證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供應。
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和裝機量占比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儲能”模式將在電力系統的調節和保障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電源側,儲能技術可聯合火電機組調峰調頻、平抑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動;在電網側,儲能技術可支撐電網削峰填谷,保障全時域的功率平衡和動態穩定;在用戶側,儲能技術可實現用戶冷熱電氣等方面綜合供應。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副總經理吳云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型儲能需求約為2500萬千瓦。隨著能源轉型進程不斷加快,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量將達到1.5億千瓦,到2050年,新型儲能裝機量將超過10億千瓦。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3個省區發布了可再生能源配儲政策,將儲能設施列為新能源場站并網或優先調度的前置條件。但在實際應用中,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配建儲能“建而不用”的情況并不罕見,這既增加了企業投資成本,又浪費了社會資源。
“一定要避免無效投資?!睒I內人士強調,確保儲能建設的有效性,要厘清全國電力負荷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分布的差異性和缺口,將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發展統籌規劃。
氫儲能也是重要消納方式
中能融合副總經理胡泊指出,“可再生能源+儲能”協同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和實現電網平穩運行。根據相關規劃,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目標容量是現有裝機容量的3倍以上,電網能否全部消納?電網又是否是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唯一途徑?”西南石油大學碳中和首席科學家雷憲章提出疑問。他指出,就地將風光資源轉化為電能進而制氫,或通過天然氣管道運輸氫氣,以氫能或者清潔能源的方式把能源輸送到終端用戶,可以搭建起除電網外的第二個電力輸出通道。
雷憲章進一步指出,電池儲能可以解決電網分鐘/小時級別削峰填谷問題,抽水蓄能具有日級別調節能力。但未來保障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須要有跨季節的儲能能力?;诖?,電氫耦合協調是未來能源格局的必然選擇。
據悉,氫儲能具有長時間、跨區域的優勢,可以滿足數月乃至更長時間的應用需求,從而平滑可再生能源的季節性波動。氫氣的運輸也不受輸配電網絡限制,可根據不同領域的需求轉換為電能、熱能、化學能等多種能量形式,實現能量跨區域、長距離、不定向的轉移。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三級顧問王永平認為,目前氫能還存在成本偏高和技術壁壘等問題,一旦這些瓶頸得到突破,氫能一定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儲能技術。
在電力系統下協同互補
多種儲能技術具有互補性。目前,我國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是發展的絕對主力,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氫儲能等技術也在快速應用。
吳云指出,我國抽水蓄能站點資源主要分布在東中部地區,建設周期為8-10年。新型儲能受站址資源約束較小,布局相對靈活且建設周期短。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在開發時序、建設布局和響應特性等方面可充分互補。
“各種儲能技術具有先天優勢和短板。”王永平同樣認為,未來儲能一定是各種系統集成和技術裝備的綜合應用。他建議,相關部門出臺鼓勵多種儲能技術路線互相融合的產業政策,在不斷融合過程中,彌補不同技術的短板,發揮出綜合優勢。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家攜手共同發力?!崩钜敝赋?,推動風電、光伏分布式就地開發利用,也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方向。為減少可再生能源對電網的沖擊,加強可再生能源外送能力,“十四五”期間,國家還要劃建設一批煤電基地和特高壓外送通道。此外,還要進一步探索儲能與電網協調發展,促進電源、通道、儲能等調節性資源更好地發揮出總體效應。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