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董事長李寅,立足本行業,為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解決民生問題,改變縣域能源結構、助力鄉村振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所提出的專門建議:《關于支持農林生物質發電轉型熱電聯產的建議》。
一、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現狀
我國是農業大國,各類農林生物質資源豐富,根據統計,我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約為8.3億噸,可收集資源量約為7億噸,可利用的林業剩余物總量3.5億噸。發電是其主要的利用方式,截止到2022年底,全國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623.3萬千瓦,占生物質發電總裝機量的39.29%;發電量516.5億千瓦時,占生物質總發電量的28.32%;上網電量442.2億千瓦時,占生物質總上網電量的28.88%;年利用小時數僅3199小時。
二、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純發電項目盈利模式過于單一。熱電聯產是生物質能的高效利用方式,是國家推動的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時也是生物質發電項目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根據統計,截止2022年底,我國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約占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30%。尤其對垃圾和沼氣發電而言,供熱項目更是微乎其微,大部分項目收入主要依靠電價收入。
(二)電價補貼拖欠對發電項目影響較大。一是根據調研,存量項目補貼拖欠時間長達三年以上,農林生物質發電行業未支付補貼總額約400億元,約有50%生物質發電項目因無法支付燃料款影響正常運行。二是增量項目未能及時納入補貼名錄,導致企業融資困難。行業內很多項目建設資金均是需要企業融資完成,由于未能納入補貼目錄,暫時拿不到發電補貼,加之銀行無法以流動資金發放貸款,企業融資較難。
(三)生物質發電項目轉型升級支持政策尚不健全。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當前雖然有關部門也出臺了生物質熱電聯產示范項目建設引導政策,但缺乏有效抓手。因此,生物質發電行業亟需出臺產業轉型有效支持政策。
三、發展生物質發電減排項目的必要性
1、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解決民生問題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和解決民生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理霧霾、防治大氣污染,迫切需要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生物質能是綠色低碳、經濟環保的清潔能源,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將對推動我國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和解決民生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2、改變縣域能源結構 助力鄉村振興
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質熱電聯產不僅可在電力領域發揮作用,供熱優勢更為明顯,其在實現生物質資源就地收集利用的同時,改善了當地農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方式,為居民提供穩定、清潔、低碳、可再生的電力和熱力,可在縣域能源轉型和農村能源革命中發揮主力軍作用,改變縣域能源結構,助力鄉村振興。
3、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在國民經濟增速“換檔”、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低碳清潔能源供應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率達到45%,清潔取暖煤改氣面臨“缺氣”困難,生物質熱電聯產可對清潔熱力形成有效補充,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4、生物質發電行業需要高質量發展
在我國社會經濟全面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在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下,只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高附加值發展模式,減少對電價補貼的過度依賴,走市場化商業化發展道路,向供熱領域轉型,才是生物質發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人大代表李寅建議
1、以經濟手段促轉型熱電聯產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持范圍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在維持現有政策的基礎上,精準施策,每年定期開展存量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認定工作。通過認定的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優先納入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或優先備案,優先足額發放電價補貼,以經濟和市場手段加速生物質發電行業轉型升級步伐。
2、根據熱電比對熱電聯產項目足額優先發放補貼利用現有補貼資金,對已承擔民生供暖和園區供熱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提高發放比列。同時,通過考核熱電比和對熱電聯產的項目優先支付補貼等措施,引導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使行業逐年加大供熱收入占比,減少對發電補貼需求。
3、對配套供熱管網建設給予補貼,生物質發電企業在建設配套熱力管網時,國家或地方政府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持。
?